基于MPEG-4的嵌入式DVR分析与实 1. 1 DVR的发展DVR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两个阶段:以PC为平台的DVR和嵌入式DVR。传统的以PC为平台的DVR采用的是存储在硬磁盘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种开放式的系统有着用户友好的图
自加载后DSP能够正常运行,关键是Flash中原程序代码的正确烧写。CCS编译生成的.out格式文件不能直接用于Flash烧写,在TI公司给出的技术文档闭中,首先将.out文件利用其HEX工具转换为.hex格式文件,然后利用Flash烧写工具将.hex格式映像文件写入到片外Flash中。.out格式到.hex格式转换操作,需要编写特定格式的命令文件;将.hex格式文件烧写到Flash,需要严格按照.hex文件中的数据存放格式,编写相应的Flash烧写程序。对于初学者而言命令文件、烧写程序的编写则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将导致Flash烧写的失败。这里提出了一种简单且方便可行的DATA直接烧写方法,不需要数据格式的转换,保存有效的烧写DATA后,只需编写简单且容易理解的烧写程序即可完成Flash在线烧写。
2 DATA直接烧写原理
TMS320C671l提供含有DEBUG模块的JTAG接口,可以通过JTAG接口访问DSP内部寄存器和挂在CPU总线上的设备,对DSP内部所有部件进行编程。在工程开发初始阶段,一般都是通过JTAG口采用硬件仿真器进行调试,将CCS编译生成的.out文件,通过仿真器加载到DSP板卡系统中,加载成功后,会弹出一个Disassembly(反汇编)窗口,如图l所示。
从窗口中可以看到程序加载的位置、对应的机器指令和汇编语言指令。DSP器件正常工作,支持二进制机器指令代码,仿真器加载.out文件的操作完成了.out格式到.hex格式的转换,将DSP运行所需要的二进制机器指令绕行电感器代码加载到DSP板卡。其加载的位置可由CCS中的cdb配置文件设定,也可以用户编写Linking文件指定。虽然.out文件不能直接用于片外Flash烧写,但CCS具有存储器内的数据保存和加载功能,所以,在仿真器加载.out完成后,将存储器中的二进制机器指令数据保存起来,再通过JTAG口采用在线编程的方式,将保存下来的数据烧写到片外Flash中。这就不必进行.out格式到.heX格式的转换,可方便容易地完成片外Flas差模电感器n直接烧写,这就是DATA直接烧写原理。
3 COFF段设置及保存与二级加载设计
3.1 COFF段设置
CCS编译成功后生成一个.map文件,在文件中可以查看存储器的使用情况,COFF段运行地址,加载地址及段的长度。COFF段按属性可分为Initialized和Unintialized,Initialized段需要在DSP上电复位时从加载地址搬移到运行地址。电感器l要得到在线烧写方便且有效的DATA,必须绕行电感为COFF段指定特定的运行地址,然后将运行地址上的DATA进行保存.DSP上电复位后的加载操作则实现DATA从Flash到运行地址上的还原。
COFF段运行地址的指定可以手动编写Linking文件,应用DSP/BIOS操作系统时也可直接对MEM属性进行设置。这里选用的TMS320C6711器件,内部RAM为64 K,在程序小于64 K、RAM不做他用时,将COFF段运行地址全部指定在内部RAM。因为TMS320C6711上电复位自加载l K大小的程序,大多数情况下远不能满足需求,需采用二级加载的方式,将自加载的1K字节指令代码设计成二级加载程序,完成剩余代码的搬移。DSP上电复位结束后是从内部RAM的零地址开始执行,需要将内部RAM零地址开始的1 K大小的存储区域分配给二级加载程序代码段,剩余的内部RAM作为存储其他COFF段使用。内部RAM划分情况如表l所示。
应用DSP/BIOS操作时,图2给出在.cdb文件中对COFF段运行地址的设置。二级加载程序.boot段不能通过.cdb文件设置,需要在工程的Linking文件中以下面的格式设定其运行地址:
在没有应用DSP/BIOS,而是手动编写Linking文件时,需要以同样的格式在SECTIONS大括弧内设定所需要加载的COFF段。
3.2 DATA保存与二级加载设计
由于TMS320C67ll自加载的l K程序不能一体成型电感满足需求,需要进行二级加载程序设计。DATA方法二级加载的实质就是将运行地址下的有效数据通过二级加载从外部Flash还原到运行地址下,使程序能够按照仿真器模式那样的状态正常运行。二级加载所需要的正确EMIF配置,二级加载方式以及加载结束后跳转到C语言入口函数_c_int00()等设计在很多资料中都有介绍,在此不予赘述。这里主要介绍用于二级加载所需要的DATA保存操作,以及二级加载程序中,搬移表源地址,目的地址及其长度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