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低功耗数字信号处理器设计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原本只能安装在较大平台的通信设备通过小型化、低功耗设计已经能够加装在较小的平台上,而通信设备的加装会使这些平台的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从而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为了实现通
引言
照明系统设计是道路照明的核心,理想的照明方案不仅要满足行人行车安全舒适的需求,还要节能环保,其涉及的评价指标[1,2]繁多,这使得评价方案的建立非常困难。一体成型电感器此外,由于周围光环境的影响、车行的影响致使照明效果参数值的现场测试效率低、测量精度不高,这也对道路照明效果的评价造成了不便。目前,对道路照明系统设计的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便捷准确地获得道路照明设计指标值,进而对参数复杂多样的道路照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成为道路照明设计方案选择的关键问题。
1 照明道路设计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它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具有将复杂问题结构化、条理清晰、统筹兼顾等优点,是项目选择、系统评价及资源配置等问题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法[3~7]。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道路照明方案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包含有四部分:1)目标层贴片电感:目标层是照明效果评价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即选择更合理的照明方案;2)准则层:准则层主要是目标层的影响因素,包括照明质量与能耗2个方面;3)指标层:该层主要是照明效果评价指标,由于该层元素原则上不能相关,而亮度与照度指标及亮度均匀度与照度均匀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同等的两者只能取其一;4)方案层:该层主要是道路照明不同的方案设计。依据以上分析建立照明方案评价的层次结构。
2 道路照明设计评价方法
差模电感2.1照明方案评价影响因素判断矩阵的确定
建立照明方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之后,通过将因素之间对于其上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按SattyTL提出的1~9标度[8]进行赋值建立判断矩阵,其含义如表1。如准则层B相对于目标层A建立判断矩阵A=[a差模电感ij]n×n,其中,aij为层次B第i个因素与第j个因素相比对于其上一层次A的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

2.2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由判断矩阵A=[aij]n×n计算准则层B中的因素相对于目标层A的优先权重,然后由这些权重构成表示B层因素排序优先程度的单排序向量。层次单排序向量的计算可以归结为求解矩阵A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本文采用判断矩阵首行求方根并归一化方法,如式(1)、式(2),进而可由式(1)、式(2)、式(3)式求得矩阵A最大特征值。

同理可以通过判断矩阵B求得指标层次C的单排序向量与矩阵B的最大特征值。
由于两两比较确定的判断矩阵存在主观差异,存在判断矩阵自相矛盾的风险,需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CI=(λmax-n)/(n-1),CR=CI/RI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指标CR(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查表获得),对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若CR=0,判断矩阵有完全随机一致性;若CR<0.1,判断矩阵有满意随机一致性;若CR>0.1,判断矩阵需进行调整。
2.3层次总排序与此与一致性检验
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元素相对最高层的重要性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最低层各元素对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设准则层B有m个元素,层次B相对于目标层A的单排序向量AB=[A1,A2,…Am],设共模电感指标层C包含n个元素,它们对于层次B的层次单排序BC=[C1,C2,…Cn],则层次C相对于层次A的总排序向量为:

RI对F层的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依此类推。
2.4照明方案评价指标值的获得
照明方案评价指标分为两部分,能耗指标与照明质量指标。能耗指标LPD可依据灯具系统节能认证技术规范CQC3105—2009中的相应公式求得。而照明质量评价指标值是以路灯测试与道路照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