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电感:分享变频器工作原理以及 模电和数电的区别 很多刚进入电子行业,自动化行业的人士对模似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存在一些疑惑,由其是刚进这行的人更是不明了,当然在接触变频器维修与维护时肯定要熟悉。所谓模似电子电路实际是相对数字电
如今,正当作为固态光源的LED在显示市场上如火如荼的时候,《计算机世界》实验室却将目光投向了应用前景更为广阔的另一种固态光塑封电感器源—激光光源。我们相信LED光源的成功具有非凡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对固态光源将成为显示光源这种必然发展趋势的印证。2009年9月我们对国激光挑起“视”界大战内自主研发的激光投影机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振奋,一切都让我们更加相信,固态光源从高、中、低端显示光源全方位地淘汰传统气态光源的历史巨轮已经开始转动,并在2009年轧出了第一绕行电感器条有力的辙塑封电感痕,这一年注定载入史册。
固态光源杀来
早在激光诞生之初,人们就开始尝试把激光引入显示领域。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激光光源功率较小而体积过于庞大,成本异常高昂,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是在极小的范围内,用激光作为扫描器件,应用于三维投影或者墙面投影,而不是一般的显示设备,在设计上没有考虑设备的耐久性和可靠特性。
国内和国外都在研究固态光源进入显示行业。LED更方便,通过简单地替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就很方便地用在了液晶电视、显示器上,并且因为液晶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国外的多数资源是投入到这个领域的。
至于激光,鲜有成果。而且激光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用途与LED完全不一样。激光是点光源,而LED是典型的面光源,两者在扁平型电感适合的显示设备方面就有差异。如果用LED作为液晶的背光尚好,若是作投影机的光源,这就有些勉为其难了,光路传导的损失将会变得很大,并且也不容易做到亮度很高。激光的点光源特性,决定了激光更适合投影使用。比如通过与反射式的成像器件配合,做成投影机,那就是最好的应用模式。
但是激光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对电源和散热要求苛刻。电源需要专门的制作工艺,虽然就单个激光模块而言,尺寸已经相当小巧,但就整体显示系统而言,激光投影设备的体积依然不算小,不过这一点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比如500lm以下的应用中,采用风冷就能满足散热需求的场所,激光模块的优势就会体现得淋漓尽致的。
国外拥有类似大功率激光器的厂商,在产品设计上也有了初步的经验,他们认电感封装为超过30W左右,就需要水冷了。这就制约了这样的投影机进入普通家庭,目前,激光投影机主要瞄准的是高端显示领域。国内以中视中科为代表,他们的方案采用光源和主机分离的方式,光源通过光纤导入到机器,这样可以很容易把传统光源的机器改造成为激光投影机,简化了投影机改进的步骤,同样还给投影机增添了应用空间,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这种模式更适合。比如高湿度和震动频繁环境,或者需要低发热低工作噪音的应用环境,把光源安排在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反而有利于整个投影系统的可靠性提高,改善工作状态。
虽然作为未来趋势的激光光源对整个光源历史来说,还算是起步阶段,但起点显然已经很高。激光作为光源早就是人类的梦想。当前,LED的发光效率已经达到了100lm/w的水准,而激光能够实现超过600lm/w的效率,是目前人造光源的极致。传统投影机的UHP汞灯,发光效率只有60lm/w,高品质的氙灯效率也并不高,散发的大量的热不仅让灯泡的寿命受到局限,同时成像器件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传统的光源使得整个投影机所考虑的散热至少包含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机器运作带来热量; 另外一方面则是光源带来巨大热量。这大幅度提高了机器设计的复杂度,而且工程级别投影机要求的双灯备份也让光路设计复杂化。
且不说这些问题,就是遇到要更换灯泡的维修,那也不是那么简单,何况双灯备份也大幅度增加了投影机光路的设计难度,增加了损耗。一般来说,超高亮度的投影机需要的短弧氙灯,功率以KW为单位,需要仔细考虑隔热和红外线、紫外线问题,这也是固态光源不需要考虑的。所以,固态光源对比传统光源的诸多优势,使其进入投影领域是再合适不过了。
传统的投影机由于光路和设计上都包含那些隔热设计和UV镜,如果直接套用到激光模块上,大幅度降低了光的利用率,带来的损失是不小的。比如多一层阻隔措施,就可能带来5%的损失; 而隔热设计在激光扩散之后已经不是问题,光线中根本就没有红外线; UV更是不存在的。针对激光光源的这些特性对投影机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将有效地简化投影机的内部构造并降低成本。